什么是颛顼历?
颛顼历是中国古代六种历法之一,采用“十九年七闰”的置闰方法,将一回归年定为365又1/4天,因此属于“四分历”体系。据推测,它可能由秦国在公元前366年秦献公时期编制而成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将其推广至全国,直到汉武帝改革历法、推行《太初历》后才被取代。
秦人为何用“颛顼”命名历法?
《史记》提到,秦人自认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后裔,而《山海经》也记载颛顼曾在少昊的领地(东方)成长。因此,秦人将自创的历法冠以祖先之名,称为“颛顼历”。但矛盾的是,《史记》另一处记载秦人中潏“在西戎,保西垂”,似乎秦人属于西方部族,与颛顼的东方背景不符。这一谜团直到现代考古发现才得以解开。
考古证据:秦景公大墓的石磬铭文
展开剩余64%陕西宝鸡凤翔的“秦公一号大墓”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最大墓葬,墓主为秦景公。墓中出土的石磬刻有铭文,记录了秦景公接待周天子的场景,并明确提到秦王族是黄帝和颛顼(高阳氏)的后代,称“高阳有灵,四方以鼐平”。这与《史记》“秦之先,帝颛顼之苗裔”完全吻合。在重视祭祀与祖先的古代,秦人不可能弄错自己的族源,因此颛顼为秦人祖先的说法确凿无疑。
秦人起源:从东方到西方的迁徙
过去有观点认为秦人是西部戎狄或土著,但考古发现推翻了这一说法。例如,清华简记载周成王将“商盍之民”(秦人先祖)西迁至邾地以抵御戎族,说明秦人原本生活在东方。1973年山东济南的“嬴城遗址”被确认为秦人祖地,其文化层从商代延续至秦汉,进一步证实秦人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。此外,秦人与东夷民族相似的崇鸟习俗(如“玄鸟生商”传说)也是东方起源的佐证。
颛顼的起源地与秦人的关联
《左传》称卫国是“颛顼之墟”,《竹书纪年》记载颛顼居濮(今河南濮阳)。考古发现濮阳高城遗址为卫国都城“帝丘”,印证颛顼部族发源于此。从濮阳到济南的嬴城遗址约275公里,两地距离较近,且濮阳位于黄河泛滥区,可能导致颛顼部族南迁,其中嬴姓一支最终定居山东,再逐步西迁至陕西。
两点重要补充
1. 文献与考古的双重验证:石磬铭文与史书记载一致,不仅证明颛顼是秦人祖先,也说明《史记》《山海经》等古籍具有较高可信度,不应盲目质疑。
2. 秦人西迁的误解:商末秦人中潏“在西戎”并非指起源西方,而是秦人已从山东迁至山西西部(“西垂”)。商亡后,飞廉等秦人先祖活动于山西霍太山,可见《史记》记载无误,只是后人解读有偏差。
发布于:天津市香港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